二十四节气的古老韵律,如同镌刻在黄河流域的自然密码,那些凝练的词句,是岁月写给大地的情诗,诉说着草木荣枯的奥秘。去年清明前夕,在审计现场核查山体治理情况,烈日如金色的火舌舔舐着大地,空气里浮动着热浪的喧嚣。大旱的荒芜中,一株仅5厘米高的艾草,宛如被遗落的翡翠簪,闯入我的眼帘。四五片嫩叶向上聚拢成小巧的圆锥体,像是干旱淬炼出的生存智慧:向上是对阳光的索求,聚拢是对水分的珍视。这株渺小却倔强的生命,瞬间攫住了我的目光,我决定带它回家。拔草时,纤细如丝的根系却深深扎入土层。原来在看不见的地下,它早已默默积蓄力量,将自己与土地紧紧相连。现场核查工作辗转多个点位,忙碌了数日,待整理材料时,才发现文件袋中的艾草已蜷缩成 “标本”。怀着一丝忐忑与期待,将它的根茎浸入水中,每天按时换水,盼它能如醒花般重焕生机。三日后,奇迹真的发生了!干瘪的茎秆逐渐饱满,蔫垂的叶片缓缓舒展。这抹复苏的绿意让我心头一暖,生命的韧性在此刻显现。带着孩子将它移栽到楼下绿化带深处,藏进冬青丛的阴影里,生怕被物业当作野草除去。每周三次的暗夜浇灌,让这株离乡的植物逐渐舒展筋骨。在精心呵护下,艾草褪去了山野间的紧绷与警惕,深绿的叶片如翡翠般润泽铺展,茎秆一节节向上生长。某一天,孩子惊喜地欢呼,原来艾草旁萌发出了嫩绿的新芽——那是生命的延续。首个端午来临,艾草已长至小腿高度。剪刀轻落,带着清香的细小枝条缠上红绳,倒挂在门楣之上。几束青翠,寄托着 “一岁一安康” 的美好祈愿。夏至时节,干旱肆虐,大地干裂,即便人工降雨,也难解焦渴。正当我因频繁浇水而疲惫时,意外发现墙上垂下的空调冷凝管,竟成了艾草的天然水源。那滴滴清露,如珍珠般坠落,不仅滋养着艾草娇嫩的身躯,也润泽着我那颗因忙碌而略显疲惫的心境,让我在偷得半日闲的时光里,感受到了生活的小确幸。雨季的惊雷终于劈开暑气,却也打翻了艾草的身躯。连续升级的暴雨预警,让天地间一片苍茫。我在积水里寻到艾草时,它纤细的根系已被暴雨冲刷裸露在外。想起现场审计时农户谈及的抗倒伏玉米,我四处查阅资料,却始终未找到艾草的“抗逆指南”。小心翼翼将它重新埋入泥土,看它在烈日与骤雨交替中再度挺立,渐渐明白荒野植物自有其生存法则。此后,虽有高温暴晒,但空调冷凝水足以维持它的生长,而我也因工作繁忙,减少了对它的关注。今年端午漫步小花园,惊见昔日的单株艾草,已长成齐膝高的茂盛丛簇。收割时分已经能与邻居分享枝叶,指尖萦绕的艾香里,满是一整年风雨洗礼的馈赠。将晒干的艾草煮水,倒入木桶,热气氤氲间,儿子晃着脚丫,开心地说:“我们的艾草大丰收啦!”那一刻,我恍然明白,这株从审计现场带回的艾草,早已超越了植物本身的意义,暗香里重现着审计日的烈日、暴雨夜的惊心、与孩子穿越冬青丛的冒险。它是荒野中坚韧生命的写照,是时光里沉淀的自然诗篇,更是钢筋水泥城市中,一方充满温情的绿色天地。艾草在时光里悄然生长,从最初在楼下一隅孤单萌发,到如今频繁地融入我们的生活图景,或驱蚊,或煮水。叶片在沸水中舒展成深绿的云,蒸腾的水雾里浮动着仿佛二十四节气的韵律。原来每个生命都有自己的时区,正如这株从审计现场走来的艾草,在冷凝水与暴雨的淬炼中吟唱着生命的诗行,终成了属于城市角落的节气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