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编制《枣庄市审计局2018年政府信息公开年度报告》。本报告由概述、主动公开信息情况、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打算等部分构成。数据统计期限为2018年1月1日至 2018年12月31日。
一、概述
2018年,枣庄市审计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山东省政府信息公开办法》和市政府关于信息公开的文件规定,按照《枣庄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做好当前政务公开工作的通知》(枣政办发〔2018〕23号)要求,结合我局审计工作实际,不断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制度研究、信息平台拓展,不断增强公开的实效性。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了由局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承担政务公开工作的组织协调工作。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做到年初有计划方案,年中有检查措施,年终有工作总结,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职能科室抓落实”的工作机制。适时召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会议,积极落实中央审计委员会和省委审计委员会对审计工作的新部署、新要求,确保政务公开工作扎实、顺利推进。
二是积极推进审计结果公告。按照《信息公开条例》《审计法》《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山东省审计厅审计结果公告试行办法》,研究分析枣庄审计结果公告试行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推动完善《枣庄市审计局审计结果试行办法》,使之更加符合枣庄审计工作的实际,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审计结果公告的需求。
三是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平台建设。建立了以市政府门户网站信息公开平台、市审计局门户网站为主,以《中国审计报》《中国审计》杂志、《枣庄日报》、枣庄电台《审计之窗》栏目等报刊媒体为辅的信息公开平台,既突出信息公开的及时性,又力求信息宣传报道的全面性,其中枣庄电台《审计之窗》栏目全年共播放市审计局信息资讯40余期(篇)。
二、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1.市政府信息公开平台政府信息公开情况。及时主动公开信息237篇(次),主要为本机关业务类、工作动态类信息,涉及审计实施、审计整改、信息化审计、廉政审计、审计队伍建设等方面的政府信息。
2.重点领域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推进情况。按照省、市关于信息公开的工作要求,积极推进“深化财政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的信息公开,根据审计结果公告的相关规定,经过报批等工作程序,已在枣庄市政府信息公开专栏、市审计局门户网站“审计结果公告”专栏发布了《枣庄市审计局关于枣庄市2017年度市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2016年度市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的报告》等审计结果。
3.发布解读、回应社会关切以及互动交流情况。通过“政风行风热线”节目积极加强与人民群众、广大网友的交流互动,及时解读、宣传审计工作的最新情况和工作动态以及相关惠民政策,解答了精准扶贫、农村低保资金、打赢“三大攻坚战”等人民群众和广大网友关注、关切的问题。
三、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
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人员少与任务重的矛盾依然没有解决。信息公开工作由办公室同志兼职负责,同时还要负责参与审计信息、宣传、重大文稿的草拟及审计计划、统计工作,工作开展难免顾此失彼。二是信息公开相对滞后。对于社会关注的难点、焦点、热点等方面的审计信息,公开的及时性、有效性和服务性,与社会和人民群众的期许还有较大的距离。
下一步,我局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总结信息公开工作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审计结果公告力度,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及其他不宜对外披露的内容,逐步将审计结果对外公开,进一步提高审计工作的透明度,主动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
此外,2018年度,我局未发生政府信息公开申请的办理情况、政府信息公开的收费及减免情况、因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提起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的情况;发布的政府信息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定义的“政府信息”范畴,依照工作程序和相关保密规定依法发布。
附件:2018年度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情况统计表
枣庄市审计局
2019年1月20日
2018年度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情况统计表
(枣庄市审计局)
统 计 指 标 |
单位 |
统计数 |
一、主动公开情况 |
|
237 |
(一)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数 (不同渠道和方式公开相同信息计1条) |
条 |
49 |
其中:主动公开规范性文件数 |
条 |
|
制发规范性文件总数 |
件 |
|
(二)通过不同渠道和方式公开政府信息的情况 |
|
|
1.政府公报公开政府信息数 |
条 |
|
2.政府网站公开政府信息数 |
条 |
|
3.政务微博公开政府信息数 |
条 |
|
4.政务微信公开政府信息数 |
条 |
|
5.其他方式公开政府信息数 |
条 |
188 |
二、回应解读情况 |
|
|
(一)回应公众关注热点或重大舆情数 (不同方式回应同一热点或舆情计1次) |
次 |
2 |
(二)通过不同渠道和方式回应解读的情况 |
|
|
1.参加或举办新闻发布会总次数 |
次 |
|
其中:主要负责同志参加新闻发布会次数 |
次 |
|
2.政府网站在线访谈次数 |
次 |
|
其中:主要负责同志参加政府网站在线访谈次数 |
次 |
2 |
3.政策解读稿件发布数 |
篇 |
|
4.微博微信回应事件数 |
次 |
|
5.其他方式回应事件数 |
次 |
|
三、依申请公开情况 |
|
|
(一)收到申请数 |
件 |
0 |
1.当面申请数 |
件 |
|
2.传真申请数 |
件 |
|
3.网络申请数 |
件 |
|
4.信函申请数 |
件 |
|
5.其他形式 |
件 |
|
(二)申请办结数 |
件 |
|
1.按时办结数 |
件 |
|
2.延期办结数 |
件 |
|
(三)申请答复数 |
件 |
|
1.属于已主动公开范围数 |
件 |
|
2.同意公开答复数 |
件 |
|
3.同意部分公开答复数 |
件 |
|
4.不同意公开答复数 |
件 |
|
其中:涉及国家秘密 |
件 |
|
涉及商业秘密 |
件 |
|
涉及个人隐私 |
件 |
|
危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 |
件 |
|
不是《条例》所指政府信息 |
件 |
|
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
件 |
|
5.不属于本行政机关公开数 |
件 |
|
6.申请信息不存在数 |
件 |
|
7.告知作出更改补充数 |
件 |
|
8.告知通过其他途径办理数 |
件 |
|
四、行政复议数量 |
件 |
|
(一)维持具体行政行为数 |
件 |
|
(二)被依法纠错数 |
件 |
|
(三)其他情形数 |
件 |
|
五、行政诉讼数量 |
件 |
|
(一)维持具体行政行为或者驳回原告诉讼请求数 |
件 |
|
(二)被依法纠错数 |
件 |
|
(三)其他情形数 |
件 |
|
六、被举报投诉数量 |
件 |
|
(一)维持具体行政行为数 |
件 |
|
(二)被纠错数 |
件 |
|
(三)其他情形数 |
件 |
|
七、向图书馆、档案馆等查阅场所报送信息数
|
条 |
|
(一)纸质文件数 |
条 |
|
(二)电子文件数 |
条 |
|
八、机构建设和保障经费情况 |
|
|
(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专门机构数 |
个 |
|
(二)设置政府信息公开查阅点数 |
个 |
|
(三)从事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人员数 |
人 |
2 |
1.专职人员数(不包括政府公报及政府网站工作人员数) |
人 |
|
2.兼职人员数 |
人 |
2 |
(四)政府信息公开专项经费(不包括用于政府公报编辑管理及政府网站建设维 护等方面的经费) |
万元 |
|
九、政府信息公开会议和培训情况 |
|
|
(一)召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会议或专题会议数 |
次 |
|
(二)举办各类培训班数 |
次 |
|
(三)接受培训人员数 |
人次 |
2 |
(注:各子栏目数总数要等于总栏目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