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 2016年全市共完成审计项目262个,查出主要问题金额2008318万元,其中:违规金额428033万元、管理不规范金额1580285万元;损益(收支)不实130936万元;审计处理处罚金额498881万元,其中应上缴财政84425万元、应归还原渠道资金22753万元、应调账处理金额382445万元;审计发现非金额计量问题513个;审计促进整改落实有关问题资金204074万元,其中增收节支29280万元、已调账处理金额171064万元、审计促进拨付资金到位14216万元、审计后挽回(避免)损失246万元;提交审计报告和专项审计调查报告331篇,被批示、采用2篇;提出审计建议732条,提交审计信息170篇,被批示、采用74篇,移送处理事项11件。
【政策落实跟踪审计】组织实施了全市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审计,对减轻和公平企业税负、促进内贸流通健康发展、社会救助、发展养老健康服务业等12项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进行了全面审计。揭示了存在的问题,分析了问题产生的根源,推动了资金落实、项目实施、政策落地,促进了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全市共完成预算执行审计53个,延伸审计单位34个,查出未按规定征收缴纳收入5.3亿元。加大财政收入状况审计调查力度,通过大数据分析和重点核实,查出房地产、制造业等46户企业欠税1.08亿元。提报的预算执行审计工作报告、审计结果报告分别得到市、区(市)人大、政府的充分肯定。
【企业和地方金融审计】 全市共开展企业和地方金融审计17个,查出主要问题金额534495万元。市审计局与市国资委联合出台了《关于加强市管企业审计监督工作的意见》,有效推进了国有企业优化重组和改制工作。对枣庄市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山东至能投资担保有限公司和枣庄农商行的审计调查,促进了地方金融机构的持续健康发展。对石嘴子水库、农村能源生态建设、枣庄洼地治理等3个利用世行或亚行外资情况的财务收支和外资公证审计,促进了外资安全有效利用。
【民生项目和资金审计】 审计单位28个,查出主要问题金额23203万元。主要实施了扶贫专项资金、保障性安居工程、医疗保险基金、解决普通中小学大班额问题等资金和项目的审计。城镇大班额问题审计调查,提出多方位解决资金、加强师资建设等审计建议。推动出台《关于鼓励区(市)改革扶贫项目资金管理办法的指导意见》,促进加快扶贫项目审批和资金拨付进度。城市污水处理绩效情况审计调查,全面摸清了整体情况,促进了城市基础设施健全完善。
【政府性投资审计】全市共完成投资审计项目17个,查出违规招投标合同金额1.19亿元,审计核减投资额1208万元。市审计局开展了庄里水库建设、南水北调续建配套(滕州供水单元)、农村饮水安全、市民中心等重大项目工程跟踪审计,有效避免了财政资金损失。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全市共完成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项目98个,查处违规金额8080万元,针对被审计单位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提出整改意见和审计建议266条。全力配合省审计厅,完成对10名省管领导干部的离任审计,“四统一”(统一协调保障、统一组织进点、统一资料获取和统一建立廉审台账)的做法得到省审计厅认可。认真总结山亭区村居干部审计工作经验,在市中区、台儿庄区实施村级审计、建立村级工作督查制度试点。启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工作,完成了薛城区原区长水资源离任审计,扩展了审计监督新领域。
【内部审计】加强对内部审计的管理和指导,对市公安局、枣庄工商银行、市供电公司等单位内部审计情况进行督查。全市共完成内部审计项目2036个,审计总金额97831万元,促进增收节支13728万元,提出建议被采纳1340条。
【审计管理】坚持“党建创先、项目创优、技术创新、文明创建”的工作理念,加强自身建设。采取“上门送学、到点领学、讲研促学、考试测学”的“四学”模式,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组织党员参加德廉知识测试、参观山东根据地审计展馆,传承审计红色基因,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坚定审计人员党性原则和理想信念,22名审计业务骨干纳入市委巡察干部人才库;安居工程、精准扶贫等4个项目审计结果进入省级审计工作报告,平原洼地治理、城市污水处理绩效等7个审计项目获得省审计厅通报表扬;完成数字化审计平台建设验收,开展省市县三级联动财政数字化审计,实施大数据集中分析,问题线索分散核查,促进提高审计技术含量和效能;始终坚持依法审计、廉洁审计、文明审计,市审计局被评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先进集体,市审计局、滕州、山亭、市中、峄城等四个区(市)审计局继续保持或新创建“省级文明单位”,薛城、台儿庄等两个区审计局保持了“市级文明单位”。
(撰稿人:江庆玉 张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