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放改革活力 激发澎湃动能
——山东省审计厅深化国有企业审计助力国有经济高质量发展纪实
企业强则国家强,企业兴则国家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必须做强做优做大。
山东是国资国企大省。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将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作为全省牵引性重要改革事项,围绕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持续发力,持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通过实施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在提质增效、深化改革、调整结构、优化监管等方面下功夫、做文章、务实功,有力推动了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
山东省审计厅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将审计作为强化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结构的重要一环,立足经济监督定位,服务发展大局,以高质量审计监督护航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
山东省审计厅党组书记、厅长张晓峰(左三)在山东能源集团审计现场调研
“扎实做好企业审计工作,在推动完善治理促进依法合规经营、推动改革提升发展质效、防范风险守住发展底线、规范权力运行优化发展环境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审计监督力度,更好发挥‘治已病、防未病’作用,助力国有企业在新旧动能转换、绿色低碳发展中争当排头兵、主力军。”山东省委审计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省审计厅党组书记、厅长张晓峰表示。
谋篇布局
顶层设计赋能国有企业审计
山东省审计厅牢牢把握深化国资国企审计监督正确方向,加强国有企业审计战略谋划和整体设计,既抓好重大工作谋划,又抓牢重点任务落实,持续提升企业审计工作规范化、科学化水平。
——以创新发展为先导,重塑企业审计组织架构
国有企业特别是省属企业在山东省经济社会大盘中占据重要位置。一直以来,山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国有企业审计工作,将其作为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审计监督体系的重要任务,推进相关重点领域常态化“经济体检”。针对国资国企改革发展面临的新情况新形势,2024年1月,山东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批复省审计厅增设总会计师1名,加强对省属企业审计工作的业务领导;成立省属企业审计局,负责牵头组织对省属企业的审计监督工作。
山东省审计厅副厅长李侠(左二)在枣庄矿业集团调研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企业数量增加,加强企业审计显得更加迫切和重要。省属企业审计局、省审计厅四个派出企业审计处审计团队架构的形成,有助于强化企业审计工作统筹协调,集中优势资源,提高企业审计质效,成为保障国家财政资金安全、促进国有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山东省审计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兼省属企业审计局局长李侠介绍说。
——以制度建设为牵引,深化企业审计全覆盖
2024年5月,山东省委审计委员会办公室、山东省审计厅印发《山东省省属国有企业审计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提出“用3年时间对审计监督范围内的省属国有企业轮审一遍,对省委管理领导班子的重点国有企业,以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为主;对其他省属国有企业,以专项审计(调查)为主,有序开展常态化、穿透式审计监督”,推动以高质量审计监督服务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国资国企改革走深走实。
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质量内部审计保驾护航。省审计厅科学统筹谋划,推动将内部审计有机融入审计全覆盖工作机制,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企业审计监督体系。2024年7月,《中共山东省委审计委员会关于推进新时代内部审计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印发,对省属企业健全完善内部审计工作管理体制作出具体部署。基于此,山东省审计厅持续加强对省属企业深度监督,推动省属企业加强内部审计监督,提高内部审计工作水平,促进省属企业率先实现内部审计机构全覆盖。
——以常态长效为抓手,前移企业审计监督关口
明确省属国有企业配合事项,确定日常审计监督5项内容、8种方式,提出建立健全相关协作机制……2024年12月,山东省委审计委员会发布《山东省省属国有企业和金融机构日常审计监督办法(试行)》,要求加强对省属企业日常审计监督,促进防范化解企业运营风险隐患,将问题发现在日常、解决在平常。
聚焦靠前监督、精准监督、跟进监督,省审计厅省属企业审计局和各派出企业审计处将按照工作分工,归口开展日常审计监督,动态掌握归口联系企业相关重要事项,加强对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情况的研究分析,就经营管理活动及财务状况等事项与企业深入沟通,进一步强化对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组织对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质量进行检查和督导。
护航发展
确保国有企业“经济体检”精准有力
山东省审计厅加大对省属企业权力集中的重点岗位和资金密集、资源富集、资产聚集的重点领域、重要环节的审计力度,揭示重大突出问题和违法违纪线索,形成常态化、实质性震慑,以重点监督带动全面监督。
——紧盯政策落实,促进改革落地见效
出台《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国有企业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十条意见》、推动山东省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和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走深走实、召开全省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大会……近年来,山东省委、省政府始终把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摆在全局工作突出位置,采取一系列有力举措推动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为现代化强省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山东省审计厅密切关注省属国有企业改革举措推进等情况,推动打好政策赋能“组合拳”。2023年,省审计厅组织开展全省国有企业重点改革政策落实情况专项审计调查,涉及省国资委、12户省属企业及济南、青岛、济宁、泰安、德州、菏泽等6市相关国有企业,重点关注国有经济布局结构优化调整、混合所有制改革、国有资产监管、会计信息质量等情况,推动做精培强国有企业核心主业,促进增强国有经济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
战略性重组与专业化整合,被视为优化国有资产布局的关键举措。此次专项审计调查中,审计人员发现,在能源、交通基础设施、汽车制造等领域,一些省属企业内部板块虽进行重组整合,但部分划转企业资产质量不佳、自主造血能力不足,以致整合效果不理想,主业协同作用不显著,同业竞争问题仍有发生。对此,审计提出依据主业加强投资管理、优先向主业配置资源、加大主业投资发展力度、持续提升重大事项监管效能等建议。省国资委采纳审计建议,召开省属企业深化专业化整合工作推进会,围绕重组整合深化改革,强化组织实施,推动重点领域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取得新突破;相关企业制定专业化整合工作方案,开展“出僵治亏”专项工作,建立并完善营销体系,逐步改善划入企业自主造血能力和产业经营状况,企业经营效益和发展质量得到了全面提升。
为深化文化领域国资国企改革,2025年,山东省审计厅组织对13家省属文化企业改革措施落实和资产负债损益开展专项审计调查,涉及出版发行、影视传媒、文艺演出等多个领域。“此次审计聚焦省属文化企业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等目标任务,着力揭示影响改革发展的突出问题和风险隐患,从体制机制制度层面深入分析原因,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进一步推动省属文化企业深化改革发展,增强国有文化企业核心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李侠介绍说。
——紧盯科技创新,推动企业集聚发展优势
科技创新既是企业发展所需,更是生存所需。山东省审计厅聚焦科技创新领域重点事项,助推省属国有企业打破思维定势、破除路径依赖,增强工作的创造性和科学性,不断塑造企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2022年,按照省委、省政府加快提升国有经济创新力的决策部署,山东省审计厅组织开展全省重点国有企业科技创新发展情况专项审计调查,促进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强化竞争优势,激活科技创新“一池春水”。
审计人员在某企业生产车间现场调研
山东省审计厅加强统筹谋划和组织协调,按照“统一组织、分级负责”和“上审下”相结合方式,围绕“摸底数、揭风险、促发展”目标,对研发投入高、资产规模大的部分省属企业及10市的市属国有企业精心“把脉问诊”。在企业科技创新政策落实方面,重点关注科技创新体系政策构建、税收等优惠政策及考核激励政策落实情况,深入揭示影响政策落实的制约因素;在科技投入及产出方面,重点关注研发投入真实性、项目管理规范性和资金使用合规性,分析研发成果形成及转化效率;在科技创新环境及人才责任落实方面,重点关注科研人员引用育留及创新激励政策落实情况,揭示和反映行业、市场、金融资本等科技创新环境方面存在的难点堵点问题;在企业创新发展制约因素方面,重点关注企业债务风险、历史包袱化解及外部环境因素等。
针对科创服务平台建设运营、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研发投入、研发成果应用、科技创新考核激励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山东省审计厅提出建议,获得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同志批示,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参考;省科技厅、省国资委牵头推出“一揽子”措施,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探索建立“头部企业出题、高校院所揭榜、多元资金投入”机制,提升企业科技创新决策话语权。
——紧盯防范和化解风险隐患,推动构建高水平安全体系
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跨越的关口。山东省审计厅在省属企业审计中,持续关注会计信息质量、投资、债务、金融等领域风险,加强分析研判和前瞻性预警,推动筑牢国资国企安全防线,打好防范化解风险“主动仗”。
股权投资在企业财务与战略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下,如何确保股权投资既服务国家战略,又守住风险底线,成为国有企业关注重点。
“企业全面完善从尽职调查到投资项目后评价的十余项企业管理制度,实现投资流程全留痕、可追溯。”某省属国有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一系列有力的举措,还要得益于审计的推动。
2024年,山东省审计厅对20户省属国有企业股权投资管理和绩效情况开展审计调查,聚焦国有企业股权投资的战略、合规、效益和风险等方面,深入揭示问题,从体制机制层面进行梳理分析,提出健全完善投资监管体系、提升投资决策运营水平、加大投资监督检查力度等建议。此次审计调查形成的报告和信息进入省委、省政府决策视野,推动相关部门和省属国有企业印发规章制度120项,促进加强全流程管理,防范投资风险。
结合此次审计调查,山东省审计厅还对省属国有企业境外投资存量2019年以来新增境外投资等情况进行全面摸底,促进提升企业国际化经营和抗风险能力,实现安全、规范、高效“走出去”,更好服务国家发展大局。
——紧盯权力规范运行,压紧压实责任担当
国有企业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是腐败高发区。近年来,山东省审计厅以国有企业主要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为抓手,紧扣领导人员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关注物资购销、工程建设及招投标、投资运营、大额资金支出等重点事项,着力揭示重大政策落实、重大经济决策以及内部管控、廉洁从业等方面存在的风险隐患,推动领导人员念好权力运行“紧箍咒”,强化担当、履职尽责,增强国有企业核心功能和竞争力。
审计人员在某企业印刷车间查看自动化生产线运营情况
2022至2024年,山东省审计厅累计开展省属国有企业主要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项目18个,移送问题线索26起。
“着眼于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切实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2025年,我们将紧紧抓住深化国资国企改革这一关键环节,开展省属国有企业主要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重点关注落实党和国家经济方针政策、执行发展战略规划、重大经济事项决策效果、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效益、经营风险管控等情况,促进国资国企改革改出活力、改出效率、改出效益。”李侠介绍说。
破局立新
推动把审计监督效能转化为治理效能
山东省审计厅坚持以推动审计查出问题有效整改、巩固和拓展审计整改效果为目标,务求实效、谋深谋远,推动增强审计整改主动性和自觉性,以重点问题深入整改引领带动全面整改。
——深耕审计整改“责任田”
山东省审计厅聚焦以审促改、以审促治,强化审计整改责任落实,以机制,省国资委及省属国有企业建立健全整改联动协商、分类管理、督查督办等工作机制,形成跟踪督促、汇总报告、约谈通报的工作闭环。强化审计整改跟踪督促,针对国有企业审计发现的重大风险隐患、重大政策执行不到位,以及虚假整改、拒绝或拖延整改、整改不到位、屡审屡犯等问题,开展专项整改工作,推动问题真整改、改到位。
2024年,山东省审计厅系统梳理11户省属国有企业18名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发现的共性问题和典型问题,相关报告和信息得到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同志批示。2025年1月,省政府专门召集财政、国资等部门及部分省属企业召开会议,部署审计发现问题整改落实工作,明确整改措施,推动企业举一反三、防微杜渐,把审计整改转化为提高省属企业发展质量、优化产业布局的重要推动力。按照省政府要求,国资监管部门积极履行审计整改监督管理责任,将审计查出问题整改落实情况纳入企业需要报告的重大事项清单,并作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引导省属企业聚焦主责主业、强化担当作为,不断在高质量发展上迈出新步伐。
——奉献企业治理“金点子”
山东省审计厅以做实研究型审计为抓手,把查问题和促整改、“治已病”和“防未病”、治当下和管长远贯通起来,一体推进揭示问题、规范管理、促进改革,为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保驾护航。
一方面,把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目标与党中央相关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要求深度对接,对不同发展阶段、不同类型的国有企业,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深入揭示问题、分析问题和推动解决问题,确保分类施策、靶向施治,增强审计工作前瞻性和针对性。
另一方面,坚持战略思维和系统观念,对国有企业审计揭示和反映的体制机制问题,加强综合分析研判,并把财政、金融、投资等专业审计发现的问题贯通起来分析,深入剖析问题原因,积极建言献策,推动源头治理、常治长效。例如,审计发现,省属企业研发投入布局和方向过于集中,个别企业研发费用占比高等问题,折射出省属企业亟需寻求新技术、新项目。省审计厅深入分析问题根源和风险隐患,组织专班研究审计建议,推动行业主管部门按照“整体提升、突出重点”原则,引导省属企业合理规划研发经费投入增长目标,分解目标任务,科学精准施策,确保研发投入增幅和强度目标实现。
精准破题,切中企业发展堵点痛点;倾心解题,帮助国有企业纾难解困。山东省审计厅坚持服务与监督并举,助力国有企业发展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奏响贯通协同“协奏曲”
构建常态化监督贯通协同机制,是推动审计作用有效发挥、审计成果高效运用的重要保障。山东省审计厅持续推进与其他监督贯通协同,建立健全制度体系,优化联动路径,把监督成效体现在推动改革、完善制度、促进治理上,推动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
2024年12月,《山东省审计厅 山东省国资委关于建立监督贯通协作机制的意见》出台,推动建立“审计+国资”贯通协作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大在成果运用、问题整改、反腐治乱等方面的协作配合,增强审计监督和出资人监督合力,助力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双方提出,健全联络机制,加强协作配合,从督促问题整改、规范移送线索、健全反馈机制、提升监督成效等方面,督促相关省属企业建章立制、堵塞漏洞;将审计监督中发现的省属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问题,按程序移送省国资委核实追责,省国资委应及时反馈处理结果。
依托企业审计整改工作,山东省审计厅持续深化与纪检监察机关、巡视机构的贯通协同,完善沟通会商机制和工作流程,畅通问题线索移送渠道,规范线索办理反馈机制,定期分析调度审计移送问题线索办理情况,推动各类监督在深化国有企业审计成果运用上相向而行、同向发力,确保重大问题查处到位。
久久为功
持续夯实企业审计高质量发展根基
山东省审计厅以队伍建设为根基,以科技强审为突破,以统筹资源为抓手,持续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精准监督效能,有效释放审计监督聚合效应,不断夯实企业审计高质量发展根基。
——以队伍建设驱动企业审计高质量发展
山东省审计厅把企业审计实践作为提高审计干部能力重要”跑道”,通过“大兵团作战”、组建技术和业务攻关小组等方式,优化审计干部培育模式和路径,推动审计干部本领扩容、能力升级。
山东省审计厅组织开展全省审计机关企业金融审计推进会暨业务能力提升培训班
强化业务培训,厚植成长沃土。近年来,山东省审计厅相继举办全省审计机关企业金融审计推进会暨业务能力提升培训班、全省企业审计技能提高班等培训活动,并通过“以审代训”等方式,在审计一线锻造过硬本领、建强专业队伍。
立足源头储备,潜心搭台赋能。做实企业审计“传帮带”工作,强化分类指导、突出重点、全面培育,以专业能力确保审计质量。目前,有35名审计干部被纳入企业审计人才库。2024年,山东省审计厅原企业审计处被省委组织部授予“干事创业好团队”称号。
——以一盘棋理念护航国有企业行稳致远
山东省审计厅立足审计工作全省一盘棋,科学统筹,加强指导,积极构建上下贯通、步调一致的国有企业审计工作格局,推动全省各地企业审计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迈上新台阶。
济南市委审计委员会办公室等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市属企业建立总审计师制度的实施意见》,推动在市属企业建立总审计师制度、设立总审计师岗位,14家一级市属企业集团总审计师一次性配齐,实现市属国有企业全覆盖。
枣庄市深化审计监督与纪检监察、巡察监督贯通协同,聚焦全链条融合畅通监督协同、全过程协同打通流程堵点难点、全要素保障优化监督资源配置等方面,建立长效机制,形成监督合力;联合梳理经营管理类问题案例,下发《市属国有企业风险防范提醒函》,促进国有企业加强重点领域和环节风险管控、持续释放监督效能。
威海市探索国家审计与内部审计联动审计分析模式,在做好市属国有企业年度定期分析的基础上,创新采用“统一方案、联合实施、成果共享”模式,与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部门联合开展专项审计分析,在进点、实施、报告等关键节点给与指导监督,推动将国有企业规范性审计落到日常,促进加强市属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服务企业高质量发展。
2023年和2024年,济南市重点国有企业投融资风险情况专项审计调查、青岛市城投公司债务情况专项审计调查、淄博市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计划推进情况专项审计调查、禹城市国有企业发展质量状况专项审计调查等23个企业审计项目入选全省审计机关优秀审计项目,有效发挥了示范作用,引领全省企业审计工作行稳致远。
——以创新发展夯实科技强审“硬支撑”
在科技强审理念指引下,山东省审计厅持续优化审计组织模式,加强审计技术方法创新,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国有企业审计提质增效、赋能发展。
山东省审计厅纵深推进智慧审计工作,制定《企业大数据审计分析平台建设方案》,重点围绕“建立标准化和规范化的省属企业审计数据资源体系、完善省属企业数据定期采集报送制度、提升企业审计监督质效”目标,以企业大数据审计分析平台为主导,构建科学高效的系统架构,协同推进数据采集、功能开发、系统搭建、平台应用等工作,做到“一级研发、多级复用”,为国有企业日常审计监督提供信息化支撑。
伴随着智慧审计关键要素提档升级,开展常态化、跨部门数据关联分析和风险预警,提高数据分析的系统性、精准性、及时性,对系统性问题和重大风险隐患实现“早识别、早预警、早发现、早处置”,为提升信息化支撑业务能力、提高企业审计整体效能提供了重要引擎。